返回列表 发帖

美股评论:高盛 风暴的另类赢家

当我们在报纸或者其他媒体看到一家企业的股票价格在过去五十二周中下跌了50%的消息时,我们显然很难将其视为一条好消息。

  不过,现在就有一个例外。这个例外是由高盛证券(GS)所创造的,而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例外,关键自然就在于我们现在是处于信用危机期间。假如说,我们从现在开始还要走很长的路才能重新回到稳定的时期,那么到了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高盛无疑会比过去更加富有力量。

  想来也不会有人预见到其他样式的结局了。

  独舞

  在当前信用崩溃的局面之下,像花旗集团(C)、美国银行(BAC)或者是JP摩根(JPM)这样的商业银行无疑是显而易见的赢家。它们找到了机会,能够以跳楼价格来迈进其他的银行。现在看来,美国的三大银行都将拥有属于自己的券商/做市商子公司,而后者实际上都曾经是能够和它们分庭抗礼的角色。

  这些新的超级银行将是非常令人可畏的,可是有一个问题却是谁都无法回避,那就是这些银行究竟愿意承担怎样程度的风险。或者说,后勤其实也是要给问题。它们严格讲来都是综合性的企业,而股价则和之前的普通银行没有什么两样,然而实际上,它们却是美国金融业界的钜子,是我们这个国家金融系统的支柱。

  目前,摩根士丹利(MS)的股价已经从其近五十二周的最高点下滑了大约65%,他们之所以能够支持下来,很大程度上说因为将自己20%的股份出售给了东京的三菱UFJ的缘故,但是他们同样需要吸引储蓄客户,增加储备资金,这一点和高盛并没有分别。

  我们可以说,只有高盛还能够继续自己的独舞,他们将成为华尔街版图上的最后一家大型投资银行,他们之所以没有成为商业银行的盘中餐,完全要感谢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投资,以及他们自己收购零售储蓄银行业务的能力。

  血统

  其实,并不需要是一个阴谋论专家,任谁都可以看出高盛是如何走上顶峰的。事实上,在信用危机爆发之前,人们就已经在担心高盛对于市场拥有不当的影响力了。该公司的一系列前任主管要么是走上政坛,在政府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要么是来到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了主导型的人物,他们的分析师们更加是拥有极为广泛的影响力,在业界说一不二。

  我们还是实际一点,谈论一下子信用危机爆发的前夜,即去年夏季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罢。在市场的整体气候发生变化之前,高盛的交易商们似乎就福至心灵,开始做空,针对抵押证券采取对冲措施了。现在,正是这些抵押证券在吞噬着高盛主要竞争对手们的营收。在那个季度当中,高盛的交易营收激增了70%,达到了82亿3000万美元。

  在那个财季当中,高盛的成绩全线超越了预期,也超越了历史同期的表现,这样的状况高盛已经持续了若干财季,只是那个财季注定将是这若干财季中的最后一个了。当时,高盛的股价也攀升到距离300美元不远的地方。不过,就在那个时候,外间对于这家投资银行缺乏透明度的抱怨也达到了新的水平。这一点是非常值得一提的,因为即便到现在,高盛也还在延续着自己习惯的做法,很少给出更多关于其特定交易的细节。这当中究竟发生过怎样的故事?没有人知道确切的答案。
Maybe God wants you to meet many wrong people before you meet the right one, so when this happens, youl will be thankful.
也许上帝让你在遇见那个合适的人之前遇见很多错误的人,
所以,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你应该心存感激。

覆巢

  之后发生的故事之所以值得我们在这里提及,是因为有些事情在貌似该发生的时候没有发生,那就是减记,大规模的减记。高盛迄今为止已经公开宣布的减记额度只有不足50亿美元,其中11亿美元是在9月16日盈利报告发布时候宣布的。要知道,在这时,高盛的资产负债表上还赫然有1万亿美元的金额。

  在两次盈利报告发布时间的中间,高盛发现,他们在券商行业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已经消失,贝尔斯登已经于3月17日正式成为了历史。九月间,高盛再度发现,他们在债务承销市场上的最大竞争对手也不见了,雷曼兄弟(LEHMQ)破产了,此外,他们在投资银行业界的老对头美林证券(MER)也紧急跳水,将自己卖给了一家商业银行。

  鉴于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测政府未来可能会采取怎样的作为,摩根士丹利或者高盛未必不会成为下一块倒下的骨牌,或者像美林一样被出售,或者像雷曼一样走向清算。股价行情的混乱恰恰就反映了投资者思路的混乱。摩根士丹利迅速开始了和美联银行的谈判,而高盛依然保持沉默。

  在这种情况之下,高盛首席执行官布兰科菲恩(Lloyd Blankfein)自然就成为了媒体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在纽约联储,人们讨论已经半残的美国国际集团(AIG)的时候,布兰科菲恩成为了当然的主角。上周,《纽约时报》在一篇文章当中指出,这些谈判最终促成了政府为美国国际集团提供850亿美元的援救贷款,而这很可能会使得高盛免于200亿美元的亏损,因为他们的交易投资和这家保险商有着密切的关联。

  然而高盛方面对此予以坚决否认,他们发布报告称自己“在美国国际集团没有任何实质性投资,我们的风险都已经被间接和对冲手段所抵销,这才是事实的真相”。

  此外,高盛幸运的地方还不止于此。比如,证监会通过法规,抑制卖空交易,这无疑将大大改善高盛等做市商的状况。还有,《金融时报》报导称,美国的行业管理当局还准备为高盛提供支持,帮助他们从其他银行收购500亿美元的存在问题的资产。

  投资

  事实上,无论怎样,巴菲特的投资决定都不能不说是非常高明的。在布什总统、议会以及两位总统候选人正在研究财政部长保尔森(Henry Paulson)的援救计划草案时,巴菲特宣布了自己的决定,一时间几乎赢得了所有人的欢呼,人们将这视为巴菲特的巨大成功,以及他不惜代价为高盛前途投出的信任票。

  当然,假如只是为了投票,则这一票也未免太贵了一点。不过,这一投资其实是意味着联储的贴现窗口将永远为高盛敞开,意味着高盛的杠杆手段使用水平大幅降低,意味着它在基础构造上更加接近新的银行控股公司结构。在Fox-Pitt Kelton的分析师特龙(David Trone)看来,高盛的确是走上了一条事半功倍的道路。

  “高盛的所得大大增加了自己在资本面的转寰空间,使得市场对于他们这种运营模式的担心得到了安抚。”他在研究报告当中写道,这使得他们“平息那些担心该公司可能会违背基本面需求而进行融资的忧虑”。

  和其主流竞争对手一样,高盛现在也在四处寻找储蓄银行出口,但是和竞争对手不同的是,高盛将成为一个收购者,而不是被收购者。高盛走出混乱时局时,人们发现,他们其实还是当年的那个高盛,那个缺乏透明度的高盛,那个运作着对冲基金和私募业务的高盛,那个券商业务高度繁荣的高盛。

  正如前Drexel Burnham Lambert首席执行官约瑟夫(Fred Joseph)上周所说,投资银行业并不会“彻底消失。银行将更加倾向于扮演顾问公司,或者是承销商,以及放贷商的角色。唯一的差别就是多像银行,少像对冲基金”。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所有那些企业都不会消失。不过,高盛恐怕将是例外,它还将继续存在,继续从事以前的业务。
Maybe God wants you to meet many wrong people before you meet the right one, so when this happens, youl will be thankful.
也许上帝让你在遇见那个合适的人之前遇见很多错误的人,
所以,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你应该心存感激。

TOP

风暴中噶赢家点止“高盛”


好多行业都得益!况且那“风暴”有点欺诈的感觉!

TOP

返回列表

广东培正学院--培正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