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如何发力的一点思考

简单地说,发力的过程像一个三级火箭--大臂、小臂和球拍。或者说大臂、小臂和球拍组成了一个三节棍。一节一节地展开发力。

以前听说正手高远球的发力,和反手高远球的发力是一样的,不得其解。仔细琢磨上面的图,好像明白了一些。

正手时,手肘抬起高于肩。有人说要尽可能靠近耳朵。我觉得抬肘的目的就是要完成引拍,使球拍基本上指向下方,这样拍头才有足够的挥动距离,产生足够的动量来击球。当大臂以肩膀为支点,完成上举引拍的过程后,基本固定在那里,稳住不动,从而使手肘成为下一个转动支点。通过小臂的挥动(展开),使球拍到达准备击球的位置,储备足够的动量。然后小臂再制动,手腕成为最后一个转动支点,通过小臂内旋或手腕下压,来完成击球。

再看看反手。同样是手肘抬高。正手时,是手肘内测靠耳。反手时,是外侧,只是不能像正手那样很靠近。和正手一样,当手肘抬高时,导致拍头指向下方,完成引拍。然后和正手的发力过程一样,只是方向相反。大臂稳住不动,小臂以手肘为转动支点向上挥出,到达击球的位置后,制动,最后小臂外旋完成击球。

个人的体会是当每一节展开后,基本保持不动。给下一节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盘,这样才能有所谓的爆发力产生。如果大臂或小臂仍不稳定,跟着向击球方向移动的话,力就散了。就有点像是仍以肩为转动支点,力矩变长,击球点处的爆发力就不够了。所谓的轮胳膊,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其实在比赛中,用反手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比较多。因为理想的反手高球的击球点(背对网时,右肩上方左右),如果步法到位的话,是可以用头顶击球的。因为被动,所以很难抢到高的击球点。这时,就要靠大臂侧伸(而不是理想地向上),尽力使引拍充分,然后靠小臂挥出,再制动,完成击球。注意观察过陶菲克的反手。很多时候,大臂是与肩在同一水平上的。所以在实战中,不一定要刻意追求最高的击球点。无论正手还是反手,抢不到高点的话,如果注意到将大臂展开到合适的位置,从而保证充分的引拍,还是可以发力的。
56d2cf95ede88e5fd0135ec4.jpg

顶起~~~~

TOP

已阅

TOP

是因为系际羽毛球赛要开始才出现这个么……
甜甜蜜蜜,亲亲爱爱,温温软软绵绵。似近仍远境地,还叹可惜。支离零碎婉言,竟由它牵搭红线?情逝矣,更钻心,又是错有应得。  漫天大雾降弥,迷离眼,如若沉沦痴醉。斜倚身子,冥思怎得入眠?闪电并和虫鸣,深入夜断断续续。那时刻,却一声猫叫惊醒。
           ——《柔柔石》

TOP

版块是4日前才开通的

TOP

得闲试一试先,

TOP

精品啊,慢慢看,慢慢试验

TOP

比体育老师讲解还妙
<-sina_sign,1924928811,240a04bd,1-><-sina_sign,1924928811,2->不要说PC的猥琐,其实你不说我们也不猥琐因为你这一说你就内心很猥琐你不猥琐何以见得我们猥琐

TOP

哈哈,很好

TOP

比体育老师讲解还妙
不能不顶 发表于 2010-4-14 10:37

俺要打造全论坛最好的协会版块

TOP

哈哈,很好
B仔 发表于 2010-4-14 11:54

学到了吧,下次交流下

TOP

返回列表

广东培正学院--培正社区